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购买食品的时候先看保质期,已经成为了很多消费者的习惯。但有的食品生产日期标注随机难找到,在透明包装上用灰字标注看不清,需要来回计算确定到期时间等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了困扰。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将与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同步实施,进一步规范食品标识标注。
为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提前做好新规落地衔接,南京市六合区市场监管局经济开发区分局靠前服务、主动作为,为辖区食品生产企业量身定制标签标识规范化管理方案,从源头解决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找不到、看不清、不易算”等问题。
一对一指导,试点企业换新衣
中福冷链物流园区内聚集了多家食品生产企业,《关于鼓励食品企业优化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标识的公告》发布后,经开区分局对园区进行了走访调研,选取了2家意愿比较强烈的食品生产企业作为试点,开展预包装食品标签优化工作。工作人员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产品特点,指导企业在包装上设置独立区域标注生产日期,并在下方加印到期日期,且使用与背景颜色对比明显的文字数字,让消费者能够一目了然,不再被“找不到、看不清、不易算”所困扰。该批产品投入市场后,获得了消费者的好评。
试点企业负责人在标签优化中尝到了“甜头”,不仅方便了消费者,也方便了企业盘点库存。该负责人表示,将逐步把全线产品的外包装更换成这种印刷形式。
面对面授课,政策礼包送上门
经开区分局将预包装食品标签服务作为构建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围绕食品生产日期、名称类别、新国标、主体责任落实等内容进行详细解读,累计服务经营主体120户;另一方面,依托中福食品安全工作站,建立“分局—园区—商户”三方信息共享平台,安排1名专职联络员,为园区内商户实时提供标签合规咨询、法规政策解读等服务;此外,在各类科普、食品安全进校园等活动中,向消费者普及标签标识有关知识,引导消费者读懂食品标签,吃得明白又放心。
手把手开方,一企一策促规范
经开区分局将食品标签标识合规性作为重要内容,融入日常监管、投诉举报处理和案件办理中。在日常监管中,选派业务骨干作为食品标签“啄木鸟”,为辖区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标签标识“找茬”,规范食品包装“小窗口”。针对投诉举报较为集中的企业,开展专项检查,及时查处食品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含有虚假内容等违法行为,形成震慑效应。对于被查处的企业,强化后续跟踪,确保有关问题整改到位,且整改措施长期有效执行,形成闭环管理。
下一步,经济开发区分局将继续开展预包装食品标签服务,在普及新规定的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从源头规范产品标签标识,让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容易找、看得清、不用算”,通过规范“小标签”,服务食品安全“大民生”。(王春燕)